(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快遞員徐某利用上門為客戶開通手機電話卡需要實名驗證的時機,冒用多名客戶身份信息,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申領140個手機卡號并出售牟利,險成電信詐騙“幫兇”。日前,徐某被杭州濱江區(q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同時承擔刑事附帶民事賠償1萬8千余元并公開賠禮道歉。
2022年6月,24歲的小陳(化名)在線上購買一張手機卡,很快收到派送短信??爝f員徐某上門后,小陳在其指導下進行了身份證驗證、人臉識別等開卡操作,但卻被告知“系統(tǒng)故障激活失敗,第二天再來”。
次日,徐某重復了與前一天同樣的流程,并以“網絡不佳”“人臉識別不成功”等為由進行了數次刷臉操作。面對小陳提出的“怎么刷這么多次臉”“為什么還要錄一遍信息”的疑問,徐某均以“沒刷上”“信息沒錄好”等理由搪塞。但事實上,徐某已在小陳不知情的情況下,多辦理出了2張掛在小陳名下的手機卡。
據徐某交代,他在處理手機實體卡的辦理、激活及配送業(yè)務過程中,發(fā)現客戶的申領信息可重復使用申辦新的電話卡,為多獲取公司針對手機卡辦理的推廣傭金,其利用上門為客戶開卡進行實名驗證時機,冒用客戶身份信息,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申領電話卡。由于不少客戶對操作流程不熟悉,且對開卡過程中的“小插曲”不甚在意,基本都配合完成了相關個人信息采集,徐某屢屢得手,在去年1月至7月期間私自申領手機卡號140個。
同時,徐某經與“辦卡群”里的網友聯(lián)系,在明知對方用途“不正當”的情況下,將私自申領的部分電話卡以每張300元的價格多次出售,非法獲利13200元。被徐某販賣的電話卡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其中一張被用于一樁涉及16萬的詐騙案。
經審查,檢察機關認為,徐某的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應擇一重罪處罰,建議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量刑。同時,徐某的行為嚴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去年11月,濱江區(qū)檢察院依法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徐某提起公訴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法院審理,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在法院主持下,雙方就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分達成調解協(xié)議,徐某自愿承擔民事賠償1萬8千余元并公開賠禮道歉。
標簽: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