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相關資料圖)
趙州橋,假的
遠處看趙州橋還是那么的美,37.02米的跨徑,7.23米的券高,1/4圓的弧拱??缍却?、高度夠,橋面下船只能往來;橋面中間寬9米,寬度、坡度適合車馬與重載的通行。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趙縣洨河上,趙縣古稱趙州因此得名趙州橋。橋建于隋大業(yè)年間(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監(jiān)造。宋哲宗賜名安濟橋,安渡濟民之意。大橋全由石頭造,當?shù)厮追Q大石橋。
過去每當夏秋大雨來臨,洨河頓時會形成洶涌的洪流。兩岸居民和來往的行人過河靠木船擺渡不僅極為不便,且時時處于危險之中。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建橋方法,比較長的橋梁一般采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橋橋墩多,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泄。橋墩長期受水流沖擊、侵蝕,日久天長容易塌毀。李春建趙州橋沒有采取傳統(tǒng)造橋方法。
趙州橋在設計上采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這是中國橋梁史上的空前創(chuàng)舉。趙州橋雖采取單孔長跨的形式,但在橋的兩端肩部各設計有二個小孔,故稱敞肩型,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jié)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感。
趙州橋以大跨度圓弧拱橋科技超越群倫,以敞肩的使用創(chuàng)造世界造橋史第一,是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之一。趙州橋經(jīng)歷了10次水災,多次地震,以及車載重壓,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
(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敬立)
趙州橋自建成共9次修繕,50年代是“新勝于舊”的年代,整修將古老的趙州橋改造的面目皆非。
整修工程采用鋼筋水泥來修理橋身和橋面,已經(jīng)改變了原橋的建造工藝。近處看,橋身表面的石頭都是規(guī)整的,砌縫整齊劃一,像是瓷磚貼面一樣“貼”上去的。
(水泥砂漿對石材有腐蝕性,橋底常年出現(xiàn)泛堿現(xiàn)象)
古代木構的鏈接靠榫卯鏈接牢固,石頭以鐵榫、腰鐵連結的舊技術。而且原橋石料大小不盡相同,砌縫參嵯,再加上千百年歲月留下的痕跡,賦予這座橋一種與它的高齡相適應的“面貌”。
再看現(xiàn)在的趙州橋,除拱圈外側顯露處仍用腰鐵以貼合原貌,起個“還原作用”外,其余部分一律不再使用。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煥然一新,但此趙州橋已不是彼趙州橋,外貌明顯改變,在形象上絕不給人以高齡1400歲的印象,形與神完全不相稱。
趙州橋的雕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雕琢的精致形態(tài)逼真,也是藝術珍品。
看著這修舊如新連身子骨都換了的趙州橋,已然五味雜陳。
標簽:
要聞